蘭州市打出政策“組合拳”鋪就青年創業就業坦途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萬山 文/圖
人才,是一座城市發展的核心密碼,在城市發展進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蘭州市積極響應時代號召,大力實施人才戰略,陸續出臺一系列極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這些政策內容豐富,涵蓋住房補貼、創業扶持、科研支持、生活保障等多個關鍵方面,為各類人才在蘭州扎根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它們宛如一座座燈塔,照亮了人才在蘭州追逐夢想的道路。連日來,記者走近三位典型人物,深入了解了他們與蘭州人才政策的不解之緣。
政策助力大學生在蘭創業
穩住重點群體就穩住了就業基本盤。蘭州市為吸引留住高校畢業生,積極打造創業孵化服務平臺,為高校畢業生等創業者提供了不同層級、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創業孵化平臺。通過實施“蘭州啟航”大學生創業扶持行動,搭建互助共生的創業生態平臺,助力創業企業揚帆遠航
李娟平就是蘭州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的典型受益者之一。2019年,李娟平從甘肅政法大學畢業,站在人生的關鍵岔路口,升學、深造、去大城市發展等諸多選擇擺在面前。然而,這個性格果敢、滿懷激情的女孩,經過深入調研后,堅信蘭州有著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傳媒行業在這片土地上更是前景廣闊,于是毅然決然地選擇留在蘭州創業。
創業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初期的李娟平遭遇了重重挫折,資金短缺、市場開拓困難、團隊組建不易……但她憑借扎實的專業能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咬牙堅持了下來。更幸運的是,蘭州市完善的就業創業政策為她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市人社局和就業局的大力幫助下,她積極參與各類創業創新大賽。每次比賽,李娟平都全力以赴,如同勇往直前的“千里馬”,在創業賽道上奮力馳騁。在蘭州市2023“創享金城”創業創新大賽暨“百千萬”創業引領工程“創業新秀”選拔活動“新業態”專項賽中,她憑借出色表現斬獲一等獎;在第五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蘭州市選拔賽鄉村振興專項賽中獲得三等獎;還榮獲“蘭州啟航”大學生創業扶持行動資助金5萬元……這些榮譽既是對她努力的高度肯定,更是她繼續前行的強大動力。如今,在她的帶領下,甘肅安廈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逐漸在蘭州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熱潮中嶄露頭角,恰似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為了扶持更多像李娟平一樣的大學生留蘭創業就業,近年來,蘭州市大力實施“大學生留蘭倍增計劃”,全面升級大學生留蘭在住房、公積金、貸款、創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梳理發布蘭州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十九條”,采取“直補快辦”等高效業務經辦模式,打包兌現社會保險補貼、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等各類優惠政策。全市現有國家級創業孵化平臺3家、省級24家、市級37家,孵化面積140余萬平方米,為2008家入孵企業提供房租減免、創業指導、法律援助、財務代理等全方位創業服務,為大學生創業筑牢堅實后盾,保駕護航。
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干事創業
蘭州市以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為目標,統籌實施“三支一扶”“特崗教師”“西部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積極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干事創業。
劉清便是響應“三支一扶”政策、投身家鄉建設的優秀青年代表。臨近畢業時,劉清和許多年輕人一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內心滿是迷茫與猶豫。一邊是去大城市闖蕩的渴望,那里有著更多的機會和資源,能滿足年輕人對夢想的追逐;另一邊是家鄉親切的呼喚,那里有熟悉的一切,有需要她建設的土地。“讓青春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這句話宛如一束光,瞬間照亮了劉清前行的道路。聽到這句話時,她內心無比激動,也瞬間找到了方向。她深知,家鄉就是最需要她的地方。最終,這個內心充滿熱忱與擔當的女孩,選擇回到家鄉蘭州。
2022年,從學校畢業的劉清,通過甘肅“三支一扶”計劃,成為城關區酒泉路街道黨建辦的一名干事。初到街道,面對煩瑣的基層工作,劉清雖有些手足無措,但她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積極向同事請教,不斷學習業務知識。三年間,她扎根基層,走街串巷,深入了解群眾需求,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從組織社區活動到參與基層黨建工作,從為居民辦理事務到調解鄰里糾紛,她都認真對待,毫無怨言。她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先后榮獲2023年度酒泉路街道“先進個人”、2024年“蘭州市城關區優秀共青團干部”等榮譽稱號。她所負責的街道團工委榮獲2023年“蘭州市五四紅旗團工委”,酒泉路街道工會職工書屋獲得了“全國總工會品牌職工書屋”和“品牌職工讀書會”兩項國家級榮譽稱號。面對這些榮譽,劉清謙虛地說:“我只是踏踏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用自己的真心換取轄區群眾的真心,憑借專業能力做好本職工作。”三年時光匆匆而過,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青春在家鄉同樣可以綻放絢麗之花。
近年來,蘭州市穩定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招錄(聘)規模,積極向上爭取支持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指標,全力支持市場主體穩崗擴崗,不斷拓寬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全力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去年,蘭州市與在蘭25所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并設立就業驛站,完成應屆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2000人的為民實事項目,服務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10.11萬人次。
人才引進推動創新發展
為吸引和留住人才,蘭州市積極推行高層次人才“即認即引”機制,緊密圍繞重點產業與重大項目,加大對急需緊缺人才的引進力度,每年力爭引進高層次人才超2000人。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積極邀請“候鳥型教授”“星期天工程師”來蘭交流合作,充分激發智力資源的活力。蘭州市還以“千金買骨”的決心和力度,面向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等企業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給予15萬元進站津貼和50萬元獎補。每年面向創業群體提供10億元以上的創業扶持資金和創業貸款,積極對接高校院所,推動產學研合作,充分彰顯人才價值。
石芙蓉,這位土生土長的甘肅姑娘,便是被蘭州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回到家鄉貢獻力量的典型。石芙蓉出生于甘肅景泰,自幼便對化學充滿濃厚興趣。2012年,她從天水師范學院畢業,隨后考入蘭州交通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在學術的海洋中,她宛如一艘勇往直前的帆船,展現出非凡的科研能力。她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多篇高質量論文,還成功申請中國發明專利。這些耀眼的學術成就,讓她完全有機會在更廣闊的舞臺上發光發熱。
可在石芙蓉心中,甘肅是生她養她的家鄉,也是她夢想啟航的地方。2024年6月,順利獲得博士學位的她,得知蘭州市正在開展急需緊缺人才引進,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經過層層嚴格選拔,她成為蘭州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員,投身于光伏材料與器件領域的研究與應用。“蘭州的快速發展讓我看到了無限可能。”石芙蓉笑著說,“這里不僅有豐富的科研資源,還有對人才的重視和支持。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鄉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蘭州市始終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真心實意招才引智。自2013年開展急需緊缺人才引進活動以來,先后4次修訂引才辦法,累計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15000余人,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024年,蘭州市引進急需緊缺人才1891人,全年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382人,發放人才補貼1.35億元。
如今,越來越多像李娟平、劉清、石芙蓉這樣的人才選擇留在蘭州,甚至從外地回流。他們是蘭州發展的寶貴財富,憑借自身卓越的學識、創新的思維和不懈的奮斗精神,為蘭州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文化繁榮等諸多領域注入全新活力。他們用行動表明:西北的蘭州,正以開放的胸懷和創新的活力,成為人才聚集的新高地。蘭州正憑借著人才的強大支撐,在強省會行動的征程中闊步前行,向著更加輝煌燦爛的未來昂首邁進。
記者手記
為人才搭建廣闊舞臺
近年來,蘭州市以強省會行動為牽引,縱深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著力培植人才成長發展沃土,持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吸引各類優秀人才來蘭干事創業,共赴建設新時代美麗蘭州的美好征程,與人才實現了令人矚目的雙向奔赴。
從蘭州市角度看,接連推出極具誠意的人才政策。實施“大學生留蘭倍增計劃”,梳理發布就業創業政策“十九條”,建立政校合作機制、打造創業孵化平臺,協同推進人才新政2.0版,用真金白銀和貼心服務展現出求賢若渴的態度,為人才鋪就夢想之路。
從人才角度而言,李娟平、劉清、石芙蓉等眾多青年才俊,或是看中蘭州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或是懷揣建設家鄉的熱忱,毅然投身蘭州發展。他們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李娟平在創業大賽中屢獲佳績、劉清扎根基層獲諸多榮譽、石芙蓉以科研能力助力產業發展。
蘭州市以發展機遇和暖心政策吸引人才,人才用青春與智慧反哺城市建設,雙方在這一過程中共同成長、相互成就。這種雙向奔赴不僅為蘭州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也讓人才找到了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形成了城市與人才攜手共進的美好局面,未來必將推動蘭州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